痛心!毕业生求职离奇死亡,高校的就业指导也该与时俱进了

痛心!毕业生求职离奇死亡,高校的就业指导也该与时俱进了

“互联网+”时代,学生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因此提升求职服务的针对性和共享性,帮助学生从海量繁杂的就业信息中将有效信息“提纯”,将成为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关键。

近日,一则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疑陷传销组织致死的信息引发广泛关注。根据报道,毕业于国内某知名高校的李文星在一家招聘平台上发简历找工作,却疑似落入打着招聘幌子的传销组织的骗局,直至有人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水坑里发现他的尸体。目前,天津静海警方已立案调查。

其实,对李文星这样农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即使作为成年人,也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刚进入社会,入不敷出的生活压力、强烈的求职欲望、欠缺的社会经验,都为骗子设置陷阱提供了空子。那么,站在高校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为这些初出茅庐的“傻白甜”保驾护航呢?

根据麦可思2017年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的数据,2016届中国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参与度最高的求职服务均为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参与度分别为53%和58%

相比于其他求职服务,其有效性尚有提升空间,也就是说依然有部分学生没有从招聘会上获取理想的招聘信息或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有效性较高的简历写作、面试技巧和求职策略等求职辅导服务(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各项服务有效性均超过80%)的参与度仅为三成左右。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此类求职辅导工作往往针对性较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然而受到时间和人力的局限,很难满足更多学生的诉求。由此可以看出,改进高校的求职服务工作有两个突破口:一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推送更有效的招聘信息;二是利用互联网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求职辅导服务。

如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招聘信息呢?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获取信息不是难事,整合信息才是关键。一方面,他们参加大量的双选会、宣讲会,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自己错过真正关心的招聘信息。想要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信息资源,就要做到将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到每个学生手上。

“精准”推送招聘信息

说起信息的精准推送,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互联网广告,各种网络平台在掌握了用户大量的行为数据后,对商家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就可以向用户投送特定的广告。虽然校园生活大部分依然是线下活动,但其信息整合模式依然非常值得借鉴,即匹配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换言之,如果学校同时掌握着学生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和用人单位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么既可以向学生推送更多对他们有用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符合要求的学生,这将大大提升信息的有效性。

对于国内大部分高校来说,吸引用人单位来校参加一场或几场招聘会并不困难,拥有稳定的合作单位也不是难事,但是除了对所有招聘信息做简单推送,高校还能做什么呢?本文对悉尼大学的做法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为用人单位提供4个层面的服务,除了传统的发布广告、举办招聘会和宣讲会外,悉尼大学还利用现代手段,用数据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画像”,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招聘信息的推送。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电子求职档案,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档案,不仅包括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也包括学生的风险偏好、性格类型和感兴趣的行业、岗位,并通过一系列量表归纳学生的职业倾向。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随时完善自己的档案,并在求职季开始的时候添加自己关注的行业和职业,如果学生已填写的知识能力或职业倾向与学生关注的行业职业相去甚远,系统会提示学生,是否考虑通过面对面咨询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求职策略和职业期待。

用人单位方面,学校收集用人单位招聘时所必需的学历、技能和招聘时所倾向的性格特点及风险偏好等信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满足条件的应届生中,筛选对此类行业、岗位感兴趣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更加精准地吸引求职者。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匹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帮助毕业生更加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也帮助毕业生规避了信息化带来的海量招聘信息的冲击。同时也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更精准地向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推送宣传,从而提升求职环节和招聘环节的效率。

让“低头族”更容易获取信息

在实现招聘信息精准推送的同时,不妨利用大学生“低头族”的特性,借助手机终端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手机端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不言而喻,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版就业服务平台App。

最近要写简历,打开简历写作模块看一看指导,避免了搜索引擎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带来的干扰;明天要面试,打开“面试Tips”,学一学面试技巧和套路,不再需要特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一心想去互联网公司,在多次浏览互联网企业的招聘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将这一类招聘信息置顶,让学生不错过每个机会。

墨尔本大学的就业服务应用——UniMelb Career Fair+,是一款帮助在校生、毕业生整合招聘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手机应用,其功能主要包括招聘活动的信息发布、用人单位介绍和需求、求职过程的注意事项等。

学生在看到招聘活动时,可以通过手机将想要参加的招聘活动添加进日程,并且可以通过手机定位活动地点。这样一方面方便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日程,另一方面也帮助学校提前获知将要参加招聘活动的大致人数,更好地进行组织引导。

同时,学生在浏览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标记感兴趣的单位和岗位,在标记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企业的招聘信息,而一旦学生标记过的单位或岗位有新的招聘信息,系统就会及时把相关信息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整理相关信息,也帮助学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推送。

模拟面试,形式可以更多样

如果说合理的信息推送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那么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就业辅导工作的共享性也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求职服务质量的另一个思路。以模拟面试为例,传统的模拟面试最大的问题是受众人数少,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组织一次模拟面试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回答的问题种类也有限。如果可以将这一活动移至互联网上,不仅方便了更多的学生,还减少了模拟面试损耗的人力物力,何乐而不为?

墨尔本大学搭建了自己的网络模拟面试平台,学生通过学号登录,可以参与“自己创造”的模拟面试。网络模拟面试由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自己充实题库,这样的题库往往能够兼顾能力、知识和素养三方面的问题,避免了学生只准备简单的“自我介绍”,也让学生了解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与此同时,学生在练习时,既可以选择已有的成套面试题目(例如教师上传过的一组工程师面试时高频出现的10道核心知识问题),也可以自己选择认为与未来面试相关的题目组合。在模拟面试结束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自己的面试视频,对照自我评价表给自己打分,找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

学生也可以上传自己的面试视频,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传面试视频后,可以要求就业指导中心予以反馈,也可以之后再进行电话预约,根据自己的面试视频,与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

悉尼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也会组织类似的网络模拟面试小组,小组成员们在同一时间上线,互相提问,互相点评,这就要求学生既能够站在答题者的角度回答问题,也要能够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模拟面试的好处不言而喻,它具有更高的便捷性和可重复性,使学生的模拟面试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也便于学生更全面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状态。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互联网+”时代,学生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因此提升求职服务的针对性和共享性,帮助学生从海量繁杂的就业信息中将有效信息“提纯”,将成为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关键。澳大利亚高校对资源的整合和对网络的利用为我国高校的求职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可以合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针对性和共享性,提高求职服务的效率,拓宽求职服务的范围,一定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