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职业倾向测评 家长和孩子首选体面高薪职业
齐鲁人才 . 2014-07-01发布

高考分数张榜的第二天,抢本报50个免费名额预测职业倾向,成为不少家长和考生选择专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连日来,抢名额热线火爆,中德心理研究院对报名的学生进行测评并给予了专业分析指导,结果发现基本上没有家长和孩子愿意当“蓝领”,家长看中的是体面的高薪职业,而伢们也随波逐流。

家长只想着上一本

逼伢连续复读两年

21岁的小董是本次测评中最奇怪的考生,家长报名也坚持不肯测试,其母两次到现场求心理医生帮助。小董已连续3年参加高考,前年的分数只上了三本线,母亲认为孩子有潜力,一定可以上一本,让他复读再考。去年他终于超过二本线15分,不料,其母仍不甘心,坚持让他继续复读。今年小董拿到分数要崩溃了:又在二本线下。

母亲一再强调自己孩子“很优秀”,只是“没考好”。咨询师代蕾开导这位母亲,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小董三年成绩都到不了一本线,作为家长应该承认现实,不要盲目给他压力。孩子考不好,不一定没有其他天赋和特长,不是必须要上一本或是名校才有前途。

绝大多数孩子“随家长”

几乎都不愿当“蓝领”

“你喜欢木工活吗?”“你会修理自行车吗?”无论是装配修理电器或玩具,还是装配修理机器,所有“现实型”活动的选项几乎都没有考生选“是”。而大多数孩子倾向于选择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舒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等。

中德心理研究院李先富院长分析,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及人格测试测出,大多数孩子属社会型,其实这个结论有些偏颇,因为很多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实践过,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孩子就缺失了这一块,所以他们的天赋也许被埋没。

  另一方面,孩子看重的东西往往是受家庭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教育中如果没有强调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那么孩子的职业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

  或许不是自己真的擅长

  凭感觉选专业成了主流

  有媒体报道我们专门为励志女孩小邱进行远程测评辅导。小邱的父亲去年查出白血病,为筹集医药费,小邱在医院拿出自己的高考准考证作保证,此举感动医院,得到众人的帮忙。此次高考她考了530分。她希望报“好就业能挣钱”的专业,而母亲要她报临床专业。

  而测试的结果是,她喜欢的是艺术、社会类等工作。给人的感觉是喜欢的不是擅长的,擅长的又是不喜欢的。咨询师建议她了解职业特点,不能凭感觉选职业。

  在测试中,代蕾老师发现,孩子们的主观兴趣往往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如果不了解真实的能力与特长,往往会误导专业选择,甚至会进行错误的职业规划。在科学对待测试结果的同时,综合分析个体特异性就尤其显得重要。